找到相关内容1164篇,用时2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寺院巡礼---青海循化文都寺

    罗桑丹贝坚赞的转世,由第一世夏日仓活佛噶丹嘉措(1607—1677)于同仁扎西奇寺授给比丘,曾去西藏下密院和扎什伦布寺密宗学院专学密宗,获得“俄仁巴”(密宗博士)学位,故又称他为“俄强”。返回故乡后,于...

    【佚名】

    |文都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1/09182120330.html
  • 汉传佛教的危机

    汉传佛教的危机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却有不少的出家众认为,汉传佛教已经没有希望了,最好赶快学藏传佛教去、赶快学南传佛教去,最好是做喇嘛,或者是到南传佛教重新受比丘!试问这样一来,汉传佛教还有前途和未来...

    圣严法师开示

    |汉传佛教|圣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11145027155.html
  • 佛教英国传承百周年庆-伦敦佛光山共襄盛举

    斯里兰卡学习巴利文并追寻生命的就竟之道。而后开始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讲解佛学,最后于缅甸受比丘比丘并认为将佛教传入西方就是这一世的主要目地,因此有计划的成立遍布欧洲各地的「国际佛教社」(...Cultural and Welfare Foundation)共同举办。最主要是纪念英国佛教先驱-阿难达美提亚比丘(Bhikkhu Anada Metteyya)将佛教制度正式带入英国百年纪念。活动内容有,...

    佚名

    |年庆|佛光山|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0/08331530137.html
  • 多宝讲寺培养僧才的点滴经验

    加考核的,比丘更是无法讲解,因为在每一个班级里,都有沙弥。住持正法的主体是比丘比丘的切身行持不讲,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缺陷。又只讲知识而不行,则会流于“说食数宝”之讥。二是教学规划无体系、无次第。...  学方面:沙弥比丘、菩萨,分别配入一、二、三阶段,汉传因明配入第二阶段。藏传因明配入第三阶段。  修持方面:以《入密四加行》、《上师供》、《文殊五字根本真言》、《三皈依观》及《大威德》等...

    智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2141963.html
  • 为师 续佛命脉——记福建莆田广化寺如法传授三坛大戒法会

    出家宗旨、教习礼仪、教衣具法、本堂露罪、礼佛通宵等。4月16日,授沙弥。4月17日至20日,是传授比丘前的课程,其中包括礼佛乞戒(三步一拜)、迎请十师、查验衣钵、得开导、审罪忏悔、礼佛通宵。4月21日至23日,子登坛受比丘。4月23日,举行了盛大的千僧斋法会,晚上为庆贺传授比丘圆满而举办了“续佛命脉”传灯发愿晚会。4月24日讲比丘。4月26日上午大出坡,晚上传幽冥。4月27日请...

    见 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4142588.html
  • 康萨仁波卿行迹记初稿

    故,比丘日少,西藏佛法,遂又陷入危险时期。  宗喀巴大师开始应运而兴,一面提倡阿底峡尊者之教法,一面提倡比丘。显教则有五部法相(现观庄严论、中论、入中论、集量论、俱舍论、比丘);密乘则有三部五部...辩才无有敌者,然以未及受比丘之年,未受比丘,以故不能考格西。喇嘛仁波卿降生于光绪十六年庚寅五月初日未时,至宣统二年方受具,即考得头名格西,在未受具前七年中,规定应学之经教已学完,即博览书籍,于书无所...

    能海上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142734.html
  • 贡噶活佛转世库图表

    转生于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朋布乡,格勒底村扎朗措家。为十五世噶玛巴·喀羌多杰所认定,并赐法名。在德格八邦寺拜白教大德名噶玛德钦·尼当·丁真然杰为上师受沙弥学习白教教法,拜十一世司都活佛白马·旺秋甲布为师受比丘。又参拜八邦沃格仁波切、益噶仁波切、堪布喀钦·泽旺班久等为师,学习教法、藏学等。后礼朝西藏楚布寺拜十五世噶玛巴·喀羌多杰为师受菩萨、密宗。尽领宁玛、噶举之无上教法。于贡嘎雪山苦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4543224.html
  • 燃顶、燃臂、燃指有必要吗

    根据原始佛典以及比丘戒律,凡是损毁、伤害、虐待自己的肉体,均非佛所允许。至于印度苦行的外道,用火、用水、用刀,以及种种自虐方式,使自己的肉体受苦,作为修行的方法,目的是为自己赎罪而求得神的宽恕。其起源可能跟用动物乃至生人祭神有关,神类喜欢血食,以生肉供养是表示最高的虔诚。然而,即使用苦行能达到某些目的,却不是佛教修行的方法和方式。所以,比丘戒规定,凡四肢残缺五官不全者,不得受比丘。   可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03243398.html
  • 《歇庵诗草》序

    贤法师,当今之青年诗僧也。师俗名朱国贤,福建福鼎人。其乡虽地僻民穷,然俗存正信,素有尊佛慕道之风。师十三岁即随其叔父悟邦法师出家兴福寺,十四岁至东南名刹莆田广化寺参学。该寺道风谨严,有“ 一进山门增道心,南山风范见传承” 1之誉。 其所印经书,流布大江南北。师在此潜心学佛,深海寻宝,龙宫探珠,尤耽于唯识之学。十七岁,毕业于该寺福建佛学院。二十岁于莆田梅峰寺受比丘。后至厦门南普陀寺,任教于闽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5144240.html
  • 的精神与意义

    三千多年前,世尊欲涅槃时,阿难尊者问:“世尊!您灭度之后,末世众生当以何为师?”佛陀恳切的告诉世人:“以为师!”近代虚云老和尚在临将圆寂之际,也告诉我们唯有将戒律持守好,出家众这一领大衣,才能够永久保守,可见“”的重要性。在佛教中,不管是在家众、还是出家众,都有其应当发心持守的戒律,如在家五戒、八关斋戒与出家沙弥比丘等等。  一般人往往认为戒律是一种约束,认为持之后,做很多事情都不得...

    见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5544377.html